作為目前智能手機用得最多的兩種顯示技術,LCD 和 OLED 屏幕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產品,其表現(xiàn)也各有優(yōu)缺。
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xié)會(IEEE)曾發(fā)布過一份關于 LED 頻閃的技術文獻(PAR1789)。
文獻指出長期觀看 LED 燈會對用戶造成視覺疲勞、偏頭痛等疾病。
對人體健康影響較低的頻閃應在 1250Hz 以上;
基本不會影響人體健康的,至少應該在 3000Hz 以上。
盡管嚴格來說,IEEE 這份報告指的是 LED 光源而不是 OLED 屏幕,但由于兩者歸屬 LED 并使用 PWM 調光,因此這份報告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目前采用 PWM 調光技術的 OLED 屏手機,其頻閃率大約在 200Hz~250Hz 之間,比如 Galaxy S9 和 iPhone X,這兩款手機的頻閃率都是在 240Hz 左右,Galaxy Note 9 則是在 227Hz,眾所周知這三款手機用的都是目前頂級的 OLED 顯示屏,但它們都離 IEEE 給出的 1250Hz 及格線有明顯距離。而隨著屏幕亮度降低,頻閃率也會隨之下降。
而2021年,大眾的OLED手機刷新頻率基本在60Hz。
普通吃瓜群眾的肉眼感覺不到頻閃的變化,甚至在用 OLED 屏手機的時候就壓根不知道有頻閃這個事。但如果對頻閃比較敏感的話,其實還是能感覺到 LCD 和 OLED 之間的區(qū)別。
第二個,OLED目前的優(yōu)勢就是色彩鮮艷,對于長期看手機的,特別是看電子書的。一般都會看護眼模式,開了這個,OLED真的有那么大的需求嗎?
燒屏是 OLED 邁不過去的坎
比起前面的頻閃,OLED 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容易燒屏。
正是由于 OLED 的像素點有著自發(fā)光特性,在長時間顯示某一內容后,你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切換到哪里,都能隱隱約約看到某個 app 的搜索欄、圖標甚至文字內容。
之所以說燒屏是 OLED 邁不過去的坎,那是因為目前 99.9% 的 OLED 屏幕都會出現(xiàn)燒屏情況。但這并不是因為產品質量不好才會出現(xiàn),而是 OLED 本身就存在著壽命短的先天缺陷,依個人使用習慣,長則 2 年、短則 6 個月,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換屏幕。
但是,這個隨著工藝的改進,遲早會解決的
個人認為,OLED代表液晶屏的未來,這個是必定趨勢。但是就目前來說,對于普通的打工人來說,還是選擇LCD產品性價比更高的。這是對于我這種窮屌絲來說的。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文章素材(文/圖)部分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修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