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里縣隸屬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黔中腹地、苗嶺山脈中段,是貴陽市的東大門。
貴州龍里縣公安局于2013年底完成天網工程實戰平臺項目建設,建設內容包括高清前端監控、可視對講報警、視頻存儲、中心大屏以及視頻共享平臺、實戰應用平臺等內容,并率先開展視頻實戰應用建設,實施犯罪實時控制,即充分利用視頻監控與推行社區民警專職化相結合,及時鎖定嫌疑人、提高轄區犯罪破案率,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群眾認可。
省廳、市局等上級領導表示,龍里可視指揮調度應用的建設在貴州全省尚屬首次,“龍里模式”易復制推廣,為貴州省其他市州和區縣可視指揮調度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經驗,具有極強的借鑒意義。
應用背景:PGIS地圖分署公安網、視頻專網,無法對接
為實現警情、鏡頭、警力等資源在一張圖上全部展示,天網工程實戰平臺實施過程中需要對接PGIS系統,由于PGIS系統部署在公安網,天網平臺部署在視頻專網,兩個網絡存在物理隔離,而且依據公安部《公安信息通信網邊界接入平臺安全規范》要求,公安網信息是不允許傳遞到其他網絡的。因此,與PGIS地圖對接成了本項目實施最大的挑戰之一。
能否結合項目實際情況,通過在視頻網上搭建PGIS平臺,僅提供底圖數據和地址數據供實戰平臺對接調用,既確保公安內網PGIS平臺資源的安全,又解決實戰平臺與PGIS平臺對接問題?
此外,如何做到報警視頻聯動準確性和時效性也是項目的重大難題。警情處置對時效性的要求極高,能夠在第一時間內響應、處理群眾報警。那么,借助視頻監控如何才能夠快速將警情發生地的視頻圖像推送到指揮中心,供民警核實警情、獲取警情現場特征信息?
能否借鑒沿海城市優秀經驗,在重要街面、核心區域等要害部位布建可視報警設備,采集設備經緯度坐標信息,接入到實戰平臺?這樣既能實現視頻報警在第一時間地圖聯動、視頻聯動、大屏聯動,又能結合警力分布情況展示,通過350M數字對講系統實現指揮調度的可視化。
典型意義:貴州省首個實戰平臺,實現“四個現代化”
龍里公安局積極打造“天網工程現代化、布警服務模式現代化、指揮情報體系現代化、網格布局現代化”的“四個現代化”警務運行機制,結合區域實際情況,通過整合專職接處警隊、行政辦案隊、刑事案件隊、社區民警隊,打破警種之間壁壘,并依托社區網格化、移動警務車、治安崗亭建設,實現“四警聯動”,統一調度指揮,實施犯罪實時控制。
1、天網工程現代化,助力犯罪實時控制
全省第一個擁有了實戰平臺,實現四個可視頻化,即報警定位可視化、街面警力分布可視化、警情現場可視化、處警過程可視化。同時,將原350M模擬對講系統升級到350M數字對講系統,真正實現了對警力的可視化指揮。
天網工程實戰平臺在可視化基礎上按照接警快、反應快、處置快的要求,深入推進扁平化指揮體系建設,依托天網工程、指揮調度平臺、GPS定位和350M數字對講系統,對街面巡防警力實行警力定位、點擊調度、多軌聯控、可視指揮,打破警種壁壘,提高了快速反應、合成作戰能力,實現警情統一指揮調度。
2、視頻巡邏實現犯罪實時控制無縫銜接
龍里公安局在指揮中心成立圖偵大隊,依托“天網工程”監控平臺開展全天候、全時空視頻巡邏防范;同時開展針對性、時效性的專業視頻偵防,逐步形成超前預警、精確打擊工作體系。同時,推動網上視頻巡邏與街面巡邏的有效對接,視頻巡邏人員與路面巡邏警力實時互動,街面巡防民警發現可疑情況及時匯報視頻巡防民警,開展網上查詢、網上查證、網上研判,視頻巡防民警發現可疑情況,及時指令路面民警,做好接力跟蹤、巡邏查緝、網下取證、適時抓捕。
將指揮與巡邏聯動,按照接警快、反應快、處置快的要求,深入推進扁平化指揮體系建設,依托天網工程、指揮調度平臺、GPS定位和350M數字對講系統,對街面巡防警力實行警力定位、點擊調度、多軌聯控、可視指揮,提高了快速反應、合成作戰能力,實現警情“視頻監控零時差包圍圈”和街面警力“2分鐘防控包圍圈”。
解決方案:一個主線、兩大保障系統
龍里天網實踐平臺項目遵循視頻業務主線,從下而上分為四層:前端感知系統、基礎架構、視頻信息應用系統和用戶。整個系統架構設計也包含了兩大保障系統:系統建設標準規范及信息系統安全。
1、前端感知系統
負責現場視頻信號和環境信息的采集,為整個視頻信息管理系統提供原始信號源。本期建設主要完成對新建報警監控點的建設,包括680個IP攝像機、30個可視報警柱;資源整合上,完成4213個治安監控點的整合以及90個卡口系統的整合,實現前端點的統一規劃和管理。
2、基礎架構
龍里縣此次平安城市建設內容包括前端、傳輸網絡、存儲和指揮中心,前端主要包括高清治安監控、高清治安卡口、可視報警柱等設備;傳輸網絡方面構建了視頻傳輸專網和350M無線數字集群,打通了前端設備和對講定位設備到中心的網絡鏈路;存儲方面采用了集中式的視頻流支持方式,有效的節省了存儲服務器,更好的保障錄像文件的存儲管理安全;4*9的46’LCD拼接大屏和視頻綜合控制平臺構成了指揮中心主要的顯示控制系統,將重點場所的點位視頻和指揮平臺實時進行展示,方便指揮人員進行快速指揮調度。
3、視頻信息管理應用平臺
龍里縣此次平安城市平臺建設內容包括視頻共享平臺和指揮實戰應用平臺,平臺構建于視頻專網。視頻共享平臺有效的接入、整合、管理各種前端設備,包括監控、卡口、報警柱等設備,為上層業務應用系統開展實戰應用打下資源基礎;指揮實戰應用平臺基于視頻共享平臺、350M數字集群對講、電子地圖等系統構建,將實時的警力、警情信息統一直觀的展示在地圖上面,為準確快速的警力指揮、警情處置提供支持。兩大平臺的構建,為公安的實戰應用打開了一道口子,后續龍里公安還將繼續嘗試探索更深層次的應用。
4、關鍵業務
常態指揮:常態下指揮中心主要關注點為警力的勤務巡邏工作,實時關注街面警力情況,通過電子地圖和GPS定位的結合,實時展現警力分布情況、警力巡邏情況,有效的提高了見警率、處置率。
應急指揮:對接三臺合一接處警系統,對于110接警案件進行實時定位展示,及時調度警力處置響應;支持前端設備檢測報警,對于區域入侵、遺留物檢測等設備告警進行提醒,以便指揮人員進行及時處置;支持報警柱報警聯動,在報警柱按下報警的同時,自動在大屏上彈出報警柱的視頻,并在地圖上進行報警位置點展示,便于指揮人員進行語音對講、警力調度,并自動記錄警情現場情況。
輔助研判:通過視頻研判工具,包括智能后檢索、視頻摘要、濃縮播放等工具,為辦案人員快速有效的偵破案件提供技術支撐;基于龍里卡口過車數據,展開進行卡口技戰法的應用,為快速刻畫犯罪人員的作案逃逸軌跡、落腳點的分析提供數據和應用支撐。
實施成效:“兩搶”案件下降66%
龍里縣指揮實戰應用平臺是全省的第一套公安實戰應用系統,建成之后引起了省廳領導的高度重視,多次帶領省廳人員、安防協會專家到現場調研,給予龍里實戰建設高度評價,并鼓勵在全省范圍進行推廣。統計顯示:2013年9月份、10月份,龍里縣城持續兩個月未發生“兩搶”案件;2012年全縣發生“兩搶”案件82起,2013年全縣發生“兩搶”案件28起,“兩搶”案件下降66%。
1、可視指揮調度快速響應各種警情事件
龍里縣在建設平臺的同時,完善了前端報警建設,通過在人流量較大的各種公共場所、街道設置可視報警柱,并將報警柱直接接入到指揮平臺,在觸發報警的同時,指揮中心會第一時間接收到報警信息,并可通過視頻和語音與現場人員進行可視對講,了解并記錄現場的實時情況。龍里縣也建設了全省第一套350M數字對講系統,并與指揮平臺無縫對接,實現了通過指揮平臺快速實現點對點、集群等方式的語音對講,實時有效的進行警力指揮調度。龍里通過基礎設施的完善,并結合指揮平臺實現資源整合,真正達到了快速響應和處置各種警情事情。
2、視頻智能摘要等智能分析技術應用
利用視頻智能摘要、視頻對象檢索等智能分析技術,偵查人員快速瀏覽監控視頻,并從海量監控視頻中快速定位嫌疑目標線索。視頻摘要壓縮是將視頻中的目標信息自動提取,與背景視頻剪輯合成較短的視頻摘要,偵查人員通過查閱壓縮后的摘要視頻,即可快速查閱整個視頻中的目標對象。根據視頻質量的不同,一段24小時監控視頻(其中活動對象較少),經過摘要處理后可以壓縮到10多分鐘,大大提高查閱視頻的效率。
媒體報道:構建“四級巡邏、五級聯運”的網絡化布局
1、公安局可以就近接警,快速嚴厲打擊各種犯罪行為
今年以來,龍里縣公安局依托天網工程,實現四個“可視化”,以“四專一統一”警務運行模式,構建起“四級巡邏、五級聯動”的城區網格化布局,運用指揮、情報、圖偵三位一體的警情快速反應處理機制,著力打造扁平化指揮體系,在指揮中心的統一調度下,就近接警,快速嚴厲打擊各類犯罪行為、有力維護縣城治安穩定。
龍里縣政府網詳細報道,http://www.longli.gov.cn/news_view-new.asp?ArticleID=16664
2、進一步增強群眾安全感與滿意度
“天網”工程一期建設完成后,二期將延伸至龍山、谷腳、水場三個工業園區,安裝5個出城卡口,在城區主要街道安裝10個報警臺,有效推進技防、人防相結合,打造社會治安動態防控體系,力求有效遏制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從而進一步增強群眾安全感與滿意度。
《黔南日報》詳細報道,http://dzb.qnz.com.cn/dzb/html/2013-12/08/content_231660.htm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